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

欢迎广大农业科研院所和生物试剂公司与我刊合作广告事宜

联系人:刘文祥

咨询电话:0731-84693060

传真:0731-84691323

投稿与咨询邮箱:agrist@hunaas.cn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省农科院试验大楼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农业科学与技术》)编辑部(邮编 410125

访问量:117860

卷首语

  • 卷首语

    <正>高被引论文是指在某一领域内统计当年被引用过的论文中、按照论文的被引频次由高到低排序,排名前1%的论文。也就是说高被引论文是被业内较多关注的论文。一种刊物的高被引论文多,可以反映出该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2011年10期 v.12 1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

  • 湖南水稻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研究(英文)

    邓文;杨玉;

    [目的]对湖南近10 年水稻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进行研究。[方法]以2001 ~2010 年《湖南农村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以播种面积和产量的集中度指数( CDI) 、波动指数( VI) 为主要指标,对全省各主产区近10 年水稻、早稻、中稻及一季晚稻、晚稻、优质早稻、优质中稻及优质一季晚稻、优质晚稻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湖南省水稻、早稻、中稻及一季晚稻、晚稻、优质早稻、优质中稻及优质一季晚稻、优质晚稻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的集中度指数排序存在差异,但波动指数排序相同; 明确了各主产区中播种面积和产量的稳定区、相对稳定区、波动区。[结论]为优化湖南水稻生产布局,促进水稻生产集聚发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供了依据。

    2011年10期 v.12 1405-1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5 ]
  • 高产纤维素酶的绿色木霉菌种的诱变和筛选(英文)

    屈二军;谢展;马孟星;张亚飞;

    [目的]诱变和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绿色木霉菌种。[方法]利用紫外线对出发菌株进行诱变,经过初筛和发酵检测挑选出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结果]筛选到高产纤维素酶的绿色木霉K6,酶活是出发菌株的1.39倍。[结论]诱变筛选得到的K6菌株高产纤维素酶,为秸秆纤维素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2011年10期 v.12 1411-1412+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54 ]
  • 海栖热袍菌电转化技术的研究(英文)

    彭静静;周庆;蒋钰瑶;邵蔚蓝;

    [目的]对海栖热袍菌电转化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不同参数即不同的方型电脉冲参数、指数衰退型电脉冲参数和高电压电击参数对海栖热袍菌感受态细胞进行电转化,得到的转化子进行PCR验证。[结果]试验中发现以150V的低压方形电脉冲,室温厌氧条件下电击25ms、1次,有利于T.maritima MS8的转化,但这种以整合质粒进行的转化效率极低。[结论]为提高T.maritima MS8的基因转化效率奠定了基础。

    2011年10期 v.12 1413-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农业生物技术

  • 青海栽培黄管秦艽的叶绿体DNA psbA-trnH核苷酸变异和遗传分析(英文)

    张得钧;高庆波;李福安;李永平;

    [目的]研究青海栽培黄管秦艽Gentiana officinalis H.Smith的遗传多样性,对黄管秦艽遗传分化进行分析,为其品种选育提供建议。[方法]应用叶绿体DNApsbA-trnH序列对青海地区栽培黄管秦艽6个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发现10种不同的单倍型,通过单倍型序列间比对,发现了7个变异位点,黄管秦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0.771),单倍型多态性水平(h)为0.563-0.857,核苷酸多态性水平(π)为0.00243-0.00631。居群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960,基因流Nm值为2.05,80.40%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结论]青海栽培黄管秦艽的种质遗传多样性较高,有利于培育高品质的药材。

    2011年10期 v.12 1417-1419+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5 ]
  • 4种滑叶铁线莲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比较(英文)

    胡祎晨;孙正海;王锦;李世峰;辛培尧;范萱;

    [目的]对4种滑叶铁线莲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建立滑叶铁线莲最适的DNA提取方法。[方法]以滑叶铁线莲叶片为材料,比较改良CTAB法Ⅰ、改良CTAB法Ⅱ、改良CTAB法Ⅲ、改良SDS法这4种基因组DNA提取法在提取的DNA纯度、浓度和提取时间等方面的不同。[结果]4种方法都可提取滑叶铁线莲基因组DNA。改良CTAB法Ⅰ提取DNA纯度最高,但浓度最低且提取时间最长;改良SDS法提取DNA浓度最高,所需时间较短,但纯度较低;改良CTAB法Ⅲ提取所需时间最短。[结论]建立了铁线莲最适DNA提取方法,为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研究提供支持。

    2011年10期 v.12 1420-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8 ]
  • 阿维链霉菌aveD基因的定点突变(英文)

    汤晖;张利平;

    [目的]获得aveD基因定点突变株,为阿维菌素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对aveD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并通过体外酶切连接等分子生物学操作,构建了aveD基因的定点突变载体pDC3(pKC1139∷aveD、),导入阿维菌素(Avermectin)产生菌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76-9的aveD基因缺失突变株489中。[结果]经过同源重组,获得aveD基因定点缺失突变株536。测序结果表明突变株536,aveD基因编码区中第69位碱基C突变为T,相应的氨基酸序列第23位由Thr突变为Ile。[结论]该研究为研制生产阿维菌素B的基因工程菌奠定了基础。

    2011年10期 v.12 1424-1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7 ]
  • 甘草RAPD-PCR反应体系正交优化研究(英文)

    张增福;董建力;李明;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甘草分子学研究的RAPD-PCR反应体系。[方法]以甘草种质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对影响RAPD-PCR扩增的主要因素dNTPs、引物、Taq酶和DNA模板进行优化筛选。[结果]总体积25μl的甘草RAPD-PCR最佳反应体系为:10×PCR缓冲液(含MgCl2)2.5μl,10mmol/LdNTPs2.5μl,50ng DNA2μl,10μmol/L引物2μl,5UTaq酶0.4μl。对引物的退火温度进行了梯度筛选,34℃时扩增效果较好。[结论]进行甘草RAPD-PC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非常有效。

    2011年10期 v.12 1427-1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6 ]
  • EUB338探针对真细菌细胞的检测灵敏性分析(英文)

    王晓丹;

    [目的]探讨EUB338探针对真菌的检测灵敏度。[方法]以16株常见真菌为材料,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法进行了分析。[结果]EUB338探针检测灵敏度的平均值为63.9%,改良方法可将检测灵敏度平均值提高到71.3%。[结论]该研究可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检测土壤真细菌提供科学依据。

    2011年10期 v.12 1430-1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9 ]
  • 蔷薇属植物无菌体系的建立(英文)

    郭艳超;赵梁军;

    [目的]建立蔷薇属植物的无菌快繁体系。[方法]以茎段为外植体,以10种蔷薇属植物为试验材料,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同激素组合来建立其组织培养体系。[结果]10种蔷薇属植物在萌发培养基MS+0.5mg/LBA+0.01mg/LNAA上均可萌发,芽体健壮,萌发率可达到70%以上;10种蔷薇属植物各自适宜的增殖培养基略有不同,在增殖培养过程中,增殖率可以达到3.0%以上,丛生苗健壮,叶色正常;健壮小苗在添加0.1~0.2mg/LNAA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根系生长良好,生根率可以达到90%~100%;将生根后的小苗驯化后移栽,成活率在95%左右。[结论]建立了蔷薇属植物的无菌快繁体系,为蔷薇属植物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2011年10期 v.12 1433-1436+1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9 ]
  • 不同外植体对宜兴百合快速微繁殖及再生植株的影响(英文)

    潘佑找;赵宇瑛;刘晓玲;柯尊涛;

    [目的]研究宜兴百合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对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分化诱导和再生植株的影响。[方法]以宜兴百合的鳞片、叶片、根的不同部位为外植体,以MS基本培养基加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进行组织培养,比较不同外植体及不同部位在培养时对再生植株的影响。[结果]不同外植体不同部位分化能力存在差异,其差异由强到弱依次为:鳞片、根、叶片。同时鳞片不同部位的分化能力由强到弱为:下>中>上,叶片不同部位的分化能力由强到弱为:叶片基部>中部>叶尖,根的不同部位分化能力由强到弱为:根基部>根尖>根中部。[结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宜兴百合的繁殖,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2011年10期 v.12 1437-1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62 ]
  • 检测H9亚型AIV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研究(英文)

    詹爱军;胡云发;王新卫;刘靖清;卞红春;陈枝楠;

    [目的]研制检测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方法]用巯基丙酸在镀银电极石英晶体自组装巯基丙酸单分子膜再通过N-乙基-N'-(3-二甲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偶联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单抗构建传感器芯片,建立可以检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传感器。[结果]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不与H5亚型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NDV)反应,检测灵敏度达到20~100个EID50。[结论]该结果为检测禽流感病毒免疫传感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为其他相关病毒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2011年10期 v.12 1517-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5 ]
  • Asia I口蹄疫病毒组合基因P1-2A3C在不同家蚕品种中的表达(英文)

    张韵;张金卫;易咏竹;李志勇;李江涛;鱼南洋;丁农;柳纪省;

    [目的]研究AsiaI口蹄疫病毒组合基因P1-2A3C在不同家蚕品种中的表达,以期筛选出较适合表达该组合基因的家蚕品种。[方法]将已经获得高效表达的重组家蚕杆状病毒rBmNPV(P1-2A3C)基因,分别注射原种及杂交家蚕蚕蛹。利用ELISA方法对其进行抗原表达量检测,并对表达结果进行差异比较。[结果]不同家蚕品种对rBmNPV(P1-2A3C)的表达存在着明显差异;秋丰×TQ78和秋丰×丝胶茧杂交组合可考虑作为高效表达的家蚕生物反应器专用品种。[结论]为AsiaIFMDV目的蛋白的高效表达专用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依据。

    2011年10期 v.12 1528-1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5 ]

农业工程·农业机械

  • 基于SolidWorks的破茬开沟犁刀的设计与强度分析(英文)

    何磊;周亚立;刘向新;赵岩;

    破茬装置是茬地免耕播种机的关键工作部件,直接影响着播种机的播种质量,本文在目前国内所使用的破茬装置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破茬开沟犁刀。为研究其强度特性,减少工作时的故障,应用SolidWorks建立了破茬开沟犁刀的三维模型,用Cosmos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破茬开沟犁刀在工作时的变形和应力大小,找出了其强度薄弱环节。结果表明,破茬开沟犁刀的最大应力为5.862×108N/m2,最大扭曲位移为2.648mm,对破茬开沟犁刀进行了改进设计,应用Cosmos进行静态分析,表明改进后破茬开沟犁刀的强度和刚度明显提高,为其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1年10期 v.12 1441-1443+1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2 ]

农艺·园艺

  • 控蘖剂对超级早稻金优458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英文)

    钱银飞;邱才飞;邵彩虹;陈先茂;谢江;邓国强;彭春瑞;任天志;

    [目的]研究控蘖剂对超级早稻品种金优458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试验设喷施控蘖剂和喷施清水两种处理,研究了控蘖剂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株形态,孕穗期田间小气候及群体质量特征的影响。[结果]喷施控蘖剂处理能显著减少无效和低效分蘖的发生,增加高峰苗期分蘖构成中高效分蘖(单茎4叶及以上分蘖)所占比重。喷施控蘖剂处理的穗长、穗粒数、穗着粒密度、二次枝粳数及着生其上的二次颖花数及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未喷施控蘖剂的对照。同时喷施控蘖剂能增加株高,中后期群体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孕穗期上三叶叶温和群体的透光性,增加叶片SPAD值,从而增强光合作用能力,但也表现出稻株节间长度增加,茎秆粗度减小等特点。[结论]喷控蘖剂措施处理最终表现为茎蘖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协调上升而增加产量。

    2011年10期 v.12 1444-1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3 ]
  • 基于聚类的决策树在玉米种质筛选中的应用(英文)

    王斌;

    [目的]建立一种改进的基于聚类的模糊决策树,并研究其在玉米种质筛选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一种新型的基于聚类的决策树算法,该算法针对传统的决策树算法不能处理无类别样本的这一不足,进行了改进。同时,将改进算法应用在玉米品种的筛选问题中,通过对叶面积、株高、干重、钾利用率等指标的衡量,筛选出耐低钾性较强的玉米种子。[结果]该算法在玉米种质的筛选上,适用性强且性能较优。[结论]在今后工作中还需进一步验证比较改进的基于聚类的模糊决策树与传统的模糊聚类决策树的性能,并将其应用在更多的实际问题中。

    2011年10期 v.12 1449-1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5 ]
  • 水分胁迫对节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经济性状的影响(英文)

    王士梅;黄艳玲;朱启升;汪婉琳;张德文;杨前进;

    [目的]探明节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的水分利用率,为其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节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与原始受体6527进行全生育期无水层旱处理,以正常灌溉为对照。[结果]在较正常灌溉节水67.4%的条件下,"绿旱1号"千粒重、结实率、株高、有效穗降幅较小,且均未达显著水平,而原受体"6527"小区产量、穗总粒数、理论产量、穗实粒数降幅均超过25%,且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绿旱1号"在节水栽培条件下,表现出产量稳定、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

    2011年10期 v.12 1453-1456+1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2 ]
  • 转稻瘟病抗性基因Pi-d2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米质研究(英文)

    陈德西;曲广林;黄文娟;李婷;李仕贵;

    [目的]对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d2的水稻植株稳定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米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转基因水稻的生态学和安全性评价提供的依据。[方法]在田间调查了转Pi-d2基因水稻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并对转基因水稻稻米理化特性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外源基因Pi-d2的导入可引起受体植株后代农艺性状可遗传的变异。大部分转基因植株生长正常,整齐一致,与对照相比,一半左右植株株高变高或矮。分蘖数、穗长、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少部分表现增加或减少的趋势。稻米的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转抗病基因水稻改变了原亲本的总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并未改变。[结论]转Pi-d2基因入水稻中对植株株高影响明显,但对稻米的理化特性影响不大。

    2011年10期 v.12 1457-1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7 ]
  • 越南不同龙眼品种品质分析比较(英文)

    张晓芳;罗心平;刘光华;黄家雄;张惠云;NGUYEN Dinh Tue;TRAN Mihn Hoa;

    [目的]筛选出适合越南当地生产的龙眼品种。[方法]分别对引种至越南农科院北部山区农林研究所内栽培的5个龙眼品种的果实植物学性状和品种果实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筛选出了可作为鲜食的优良龙眼品种PMP6,PHS1-1以及可用于加工的优良品种HuongChi。[结论]本研究将对越南北部山区的龙眼生产、育种提供参考。

    2011年10期 v.12 1461-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8 ]
  • 玉米种质资源的背景与利用现状的研究(英文)

    杨培珠;钟国祥;谢虹;陈少方;苏立生;刘惠娈;张旭;

    [目的]介绍玉米种质资源的背景及利用现状。[方法]综述了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与利用途径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及其在育种中的灵活应用,以及各种类型原始材料的利用方法。[结果]表明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前提和基础,深入认识和合理选择种质资源,可以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同时认为,在玉米育种原始材料的选择和构建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以及个人的育种目标和思路加以合理利用。[结论]为国内的玉米育种工作开阔思路,提供启示。

    2011年10期 v.12 1464-1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1 ]
  •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叶浸提液对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英文)

    张红;王进闯;

    [目的]研究麻疯树叶浸提液对万寿菊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化感影响,揭示麻疯树对林下植物的化感生理机制。[方法]对麻疯树叶浸提液对万寿菊幼苗的生长、丙二醛(MDA)、脯氨酸(Proline)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相比,麻疯树叶浸提液加入土壤后,明显抑制了万寿菊根和茎的生长;同时,在叶浸提液中,万寿菊根中的O2-、H2O2、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升高,且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麻疯树叶浸提液在较低浓度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显著变化,而在较高浓度时,SOD酶活性明显增加;所有浓度的叶浸提液都显著增加了万寿菊根中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麻疯树能释放化感物质进入土壤,抑制植物的生长和生理,改变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

    2011年10期 v.12 1468-1471+1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3 ]
  • 葡萄柚嫁接愈合过程关联酶活性研究进展(英文)

    严毅;高柱;何承忠;李贤忠;

    主要分析了葡萄柚的分布及生态学特征,重点阐述了葡萄柚嫁接砧穗选配、愈合过程解剖学以及酶学的研究动态。结果表明,分子技术手段的应用,为葡萄柚砧、穗选配缩小了范围,但研究砧木品种与接穗的选配还有待扩大,关键酶对提高砧穗愈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激素调控愈合力创造了可能,同时也为基因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1年10期 v.12 1472-1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5 ]
  •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切花菊矿质营养和抗氧化酶的影响(英文)

    孔佩佩;杨树华;贾瑞冬;葛红;

    [目的]研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切花菊矿质营养和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对切花菊品种"神马"(Chrysanthemu mmorifolium‘Jinba’)接种5种AMF,在苗期和花期分别测定切花菊根系、叶片和花瓣中的N、P、K、MDA含量和SOD、POD、CAT抗氧化酶活性。[结果]与未接种对照相比,除G.d外,接种其余4种AMF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切花菊根系、叶片和花瓣中的N、P、K含量,促进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G.d和G.m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切花菊根系和花瓣中的MDA含量,减轻细胞膜脂过氧化。G.i处理能提高切花菊体内SOD、POD、CAT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增强其清除活性氧的能力。[结论]G.i是改善切花菊矿质营养和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的最好菌种。

    2011年10期 v.12 1477-1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52 ]
  • 基于AMMI模型对蓖麻杂交种适应性的分析(英文)

    张宝贤;王光明;谭德云;刘红光;孙丽娟;

    [目的]分析4个蓖麻杂交种的生产适应性和稳定性,探讨AMMI模型在品种评价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应用AMMI模型及双标图对4个蓖麻杂交组合2008-2009年多点试验的产量性状进行稳定性分析,进而评价各参试组合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结果]AMMI模型分析表明,交互作用主成分轴奇异值IPCA1、IPCA2两项共解释了92.24%的互作变异,AMMI模型不仅最大程度地反应互作变异,而且能准确地分析品种的适应能力和稳产性。[结论]AMMI模型把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合在一起,相对于传统的方差分析方法提高了精确度。甚至能够对自身没有结果能力的雌性系,也可以通过鉴定其F1代的基因和环境的互作效应,间接评价雌性系的适应性。

    2011年10期 v.12 1481-1483+1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5 ]

土壤·肥料

  • 施氮对水稻植株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英文)

    莫润秀;江立庚;郭立;胡均铭;刘开强;周佳民;梁天锋;曾可;丁成泉;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和施氮方式对水稻植株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桂朝2号和叠加占为试验材料,以总氮、蛋白氮、叶绿素氮、可溶性蛋白氮、Rubisco-N、游离氨基态氮为指标,研究施氮对水稻植株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总氮、蛋白氮、叶绿素氮、可溶性蛋白氮、Rubisco-N、游离氨基态氮含量均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提高。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重施穗肥时其含量较高。但施氮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对Rubisco-N和游离氨基态氮影响明显。不同施氮水平下两个品种早晚季无论是抽穗期还是成熟期Rubisco-N和游离氨基态氮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水稻植株早晚季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总氮含量与蛋白氮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结论]该研究为阐明氮肥运筹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调节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10期 v.12 1484-1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60 ]
  • 云南省油菜钾肥产量效应及其利用率研究(英文)

    符明联;李根泽;原小燕;程德荣;朱炫;魏生广;李红彦;彭识;雷元宽;贺斌;文和明;余绍伟;

    [目的]研究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生物学特性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零水平为对照,设置9个钾肥用量水平,在云南9个不同生态类型的油菜产区组织3次重复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联合大田试验。[结果]云南油菜适量施用钾肥能够提高籽粒产量,钾肥用量为150-180kgK2O/hm2时,油菜产量可达到3983-4151kg,比K0对照增产4.7%-9.1%,并在K165处理处出现产量峰值;每施用K2O1kg,可增加油菜籽粒产量559kg,纯利润达到1229元/hm2,产投比达到1:1.95,钾肥偏生产力达到31.32kg/kgK2O,钾肥农学利用率达到3.7kg/kgK2O;施钾可促使油菜健壮生长,具有增果实、增粒、促进籽粒充实的作用。[结论]云南油菜钾肥高产高效生产的适宜推荐范围为150-180kg K2O/hm2。但综合考虑产量和效益等因素,云南省适宜K2O施用量在73.9kg/hm2左右,陇川、玉龙和临翔产区及条件类似产区应适当增加到100kg/hm2左右较为合理。

    2011年10期 v.12 1490-1494+1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3 ]
  • 穗肥运筹对淦鑫688源库特征和N肥效益的影响(英文)

    李木英;石庆华;黄才立;曾蕾;潘晓华;谭雪明;

    [目的]探讨前N后移对超级稻组合淦鑫688源库特征的影响。[方法]以超级稻组合淦鑫688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源器官性状(叶面积指数,叶重,叶绿素含量,剑叶光合速率,茎鞘干物质积累及输出)及产量,并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源库关系,产量及N肥利用的影响。[结果]适量N肥后移有利于优化群体质量、协调源库关系、增强叶片功能、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N肥利用效益。抽穗后,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随穗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且其下降速率随穗肥用量增加而减缓。适量增施穗肥,可延长下位叶功能期、提高抽穗期茎鞘物质贮藏量、总库容量和单位叶面积承载的库容量、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减少籽粒库对茎鞘物质的需求量、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还能提高N素的物质生产力和稻谷生产力,提高N素吸施比和N素总积累量。对于淦鑫688而言,在施N量为175-205kg/hm2时,穗肥用量以占总施N量的40%~45%为好。[结论]该研究为超级稻建立协调的巨库强源关系而制定合理高效的施N策略提供了依据。

    2011年10期 v.12 1495-1502+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2 ]
  • 双氰胺(DCD)在砖红壤中硝化抑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英文)

    史云峰;赵牧秋;张丽莉;

    [目的]研究砖红壤中施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时,DCD添加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如温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等对硝化抑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方法。[结果]当DCD添加量为10mg/kg(土)时,硝化作用出现明显的延迟期,且抑制效果可持续至少56d。培养温度由10℃升高到30℃,硝化抑制作用持续时间由90d降为30d。DCD的硝化抑制效果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pH升高而减弱,硝化抑制作用持续时间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降低而延长。[结论]增加施用量,降低土壤温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pH值均可增强DCD在砖红壤中的硝化抑制效果。

    2011年10期 v.12 1505-1508+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1 ]
  • 海南岛砖红壤中Pb元素含量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英文)

    金联平;毕华;王鹏;贾双凤;刘志伟;肖智;

    [目的]对海南岛砖红壤中Pb元素含量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侧试的方法,在海南岛不同地貌单元各取3个土壤剖面,共27个土壤样本,对砖红壤土壤剖面中Pb元素的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砖红壤剖面该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对海南岛砖红壤中Pb元素进行了评价。[结果]海南岛砖红壤中Pb元素含量总体较高;在水平空间分布上,海南岛东部砖红壤中Pb元素的总量平均值要比西部低;在垂直空间分布上,砖红壤中Pb元素的含量平均值在低山丘陵区最高,中部山地次之,周边台地平原最低;海南岛砖红壤Pb元素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岛砖红壤基本上没有受到Pb元素污染,只有中、南部砖红壤中Pb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海南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以及Pb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1年10期 v.12 1509-1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4 ]

植物保护

  • 里西裸囊菌代谢产物对植物幼苗的影响研究(英文)

    刘霆;刘伟成;王莉;刘建华;裘季燕;

    [目的]对里西裸囊菌代谢产物对植物幼苗影响进行研究,使该具有潜力的生防因子得到有效应用。[方法]以对根结线虫具有很强杀虫作用的里西裸囊菌为试验材料,测定代谢产物对植物活性的影响,代谢产物活性的差异和不同浓度代谢产物对植物活性的影响。[结果]里西裸囊菌代谢产物对不同植物的影响不同;不同培养基培养和不同溶剂抽提的里西裸囊菌代谢产物对植物的幼苗影响不同;不同浓度里西裸囊菌代谢产物对不同植物幼苗生长影响不同。[结论]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里西裸囊菌代谢物在防治根结线虫时所需的浓度和使用时期。

    2011年10期 v.12 1503-1504+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0 ]

动物科学

  • 喂食玉米秸秆对黄粉虫经济指标的影响(英文)

    吉志新;温晓蕾;王长青;余金咏;宋金昌;王哲;齐慧霞;胡振妍;李汉臣;

    [目的]降低饲养黄粉虫经济成本及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方法]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秆对黄粉虫半干物质中体内粗蛋白、粗脂肪、Ca、P、干物质、粗灰分的含量及黄粉虫体重的影响。[结果]与对照全麦麸、纯精料相比,采用加入30%~60%玉米秸秆饲喂黄粉虫能极显著提高黄粉虫体内半干物质中的粗蛋白含量,但是不利于黄粉虫体重和体内粗脂肪的积累;其中配方V(50%玉米秸秆+50%精饲料)有利于干物质、粗灰分的积累;配方VII(70%玉米秸秆+30%精料)和配方VIII(70%光大发酵剂处理过的玉米秸秆+30%精料)有利于粗蛋白、Ca和P的积累;并且经不同方式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对黄粉虫体内粗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异性。[结论]适量添加玉米秸秆能促进黄粉虫体内粗蛋白、粗灰分、干物质、Ca及P的积累,但是不利于黄粉虫生长及粗脂肪的积累。

    2011年10期 v.12 1513-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1 ]
  • 洞庭湖水系黄颡鱼的形态差异及染色体组型(英文)

    刘良国;邹万生;杨春英;罗玉双;杨品红;

    [目的]研究洞庭湖水系黄颡鱼群体的形态特征和染色体组型。[方法]采用常规生物学形态测量及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方法,分别对洞庭湖水系沅水和澧水的2个黄颡鱼群体进行形态学特征及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沅水和澧水的黄颡鱼在体长/头长、体长/尾柄高、头长/吻长3个比例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及组型相同,其染色体数2n=52,核型公式为20M+12SM+10ST+10T,染色体臂数为84。[结论]研究结果对洞庭湖水系野生黄颡鱼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011年10期 v.12 1521-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7 ]
  • 微囊藻毒素-LR对大乳头水螅的急性毒性研究(英文)

    胡正宏;李玉成;郝家胜;

    [目的]为探讨藻毒素对水生模式动物水螅的毒性效应。[方法]以大乳头水螅(Hydramagnipapillata)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浓度的MC-LR溶液处理下,观察其急性毒性效应。[结果]MC-LR对水螅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为12.158mg/L,48h的LC50为4.029mg/L,72h的LC50为1.799mg/L。[结论]较低浓度的MC-LR溶液即可引起水螅的死亡,说明蓝藻水华产生的MC-LR对水螅等一些水生动物造成危害,甚至可致水螅等一些低等水生动物的死亡。该研究可为水体污染的检测、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011年10期 v.12 1525-1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5 ]
  • 新疆野生盘羊TLR9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编码氨基酸结构预测(英文)

    马长宾;孙延鸣;张银国;张辉;

    [目的]克隆鉴定新疆天山亚种野生盘羊Toll样受体9(TLR9)基因,预测其结构与功能,并对序列进行分析。[方法]以外周血液的总DNA为模板,运用PCR方法分3段克隆了新疆野生盘羊TLR9基因,PCR产物经凝胶回收纯化后测序,并运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将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及结构预测。[结果]克隆得到的新疆野生盘羊TLR9基因大小是3192bp,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1064个氨基酸,其氨基酸组成中亮氨酸的含量高达18.51%,含有3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在野生盘羊TLR9蛋白455~475、740~760和780~800位氨基酸有3个跨膜区;新疆野生盘羊TLR9蛋白的3D结构是由胞外段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LRR)和胞内段TIL(Toll/ILIR)结构域构成的。[结论]上述结构特征为TLR9发挥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新疆野生盘羊TLR9基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10期 v.12 1531-1534+1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泰山赤鳞鱼肌肉中凝集素的研究(英文)

    庞秋香;赵先锋;孙欢欢;赵博生;孙皓;

    [目的]研究泰山赤鳞鱼肌肉中的凝集素,旨在为赤鳞鱼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和免疫反应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利于对泰山赤鳞鱼的保护与繁殖。[方法]以泰山赤鳞鱼为试验材料,运用双醛固定的血细胞凝集试验证实在泰山赤鳞鱼肌肉提取液中的存在凝集素并对其部分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赤鳞鱼肌肉提取液凝集素对6种动物血细胞都有凝集作用,其中对兔血红细胞的凝血活性效价最高;该凝集素属于巯基依赖型凝集素,其最适pH为4~8,最适温度是60℃;糖抑制试验显示只有蔗糖对其凝集有抑制作用,说明蔗糖在该凝集素的识别和凝集过程起重要作用。[结论]推测在不同种类的水生生物中存在的凝集素对热敏感性及发生凝集活性的适宜pH范围是相似的。

    2011年10期 v.12 1535-1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6 ]

资源与环境

  •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路径——以河南省为例(英文)

    解宗方;张伟;

    [目的]根据河南省情和生产实际,探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技术路径。[方法]对河南省粮食产量的现状与动态进行整体分析。[结果]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呈现上升态势。2010年粮食总产5437万t是1978年粮食总产2097.40万t的2.5倍。粮食总产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单产的提高。[结论]该研究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粮食增产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10期 v.12 1539-1542+1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4 ]
  • 龙爪槐正己烷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抑制机理的研究(英文)

    周晓见;夏洁;靳翠丽;缪莉;董昆明;封克;

    [目的]对前期研究发现的具有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龙爪槐正己烷提取物进行抑制机理分析。[方法]采用龙爪槐正己烷提取物处理铜绿微囊藻,通过考察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蛋白质含量及细胞膜透性和SOD活性,初步分析龙爪槐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的机理。[结果]龙爪槐正己烷提取物破坏铜绿微囊藻的细胞膜系统,增加细胞膜透性;叶绿素a和蛋白质含量在培养7d后分别减少为对照组的10%和50%左右,对藻细胞的光合反应系统造成破坏;另外,藻细胞的SOD活性在龙爪槐正己烷粗提物作用下,在初期呈现为应激性上升,在后期表现为抑制的阶段性变化。[结论]龙爪槐正己烷提取物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可能机理是:破坏细胞膜,使膜通透性增大;破坏光合反应系统,造成光和色素和蛋白质含量减少;SOD活性发生阶段式变化。

    2011年10期 v.12 1543-1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3 ]
  • 浙江省近10年耕地变化及直接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土地详查、变更调查及更新调查成果(英文)

    丁菡;

    [目的]更直接、更全面、更精确地研究浙江省近10年来耕地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挖掘历年的土地调查数据,分析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情况及其直接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发现,1996-2006年浙江省耕地面积净减少20.8万hm2,减幅为9.8%;耕地变化的自然影响因素中,地形坡度起直接作用,平地及陡坡地耕地减少更为迅速,缓坡地梯田面积有所增加;社会影响因素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用地规模扩展及生态退耕政策的实施直接导致耕地的减少,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减缓了耕地的流失。[结论]耕地减少趋势不可避免,要充分利用更科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更严格的土地政策,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耕地。

    2011年10期 v.12 1547-1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我国分散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综析(英文)

    黄琳丽;潘晶;孙铁珩;李海波;

    详细介绍了分散式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概念、优点及国内工程实例,指出分散式污水生态处理是节省投资、降低能耗、维护生态平衡的先进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小型社区、分散单位机构、农村和其他未普及管网的地区,是解决目前中国环保问题和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2011年10期 v.12 1552-1555+1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92 ]

其他

  • 农民施肥水平过高原因探析(英文)

    朱伟方;单建明;

    [目的]从经济学角度解释当前农业施肥水平过高的原因。[方法]建立农民化肥投入模型,并应用江苏省1990~2004年的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化肥投入水平的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农技推广体系的完善程度对农民施肥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农技推广体系的衰落并不是农民施肥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结论]农业施肥水平过高的部分原因在于缺乏科学施肥的技术,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工资的提高所造成的化肥对劳动投入的替代效应以及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所产生的引致效应。

    2011年10期 v.12 1556-1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3 ]
  • 下载本期数据